次氯酸鈉漂白
適于中低檔織物漂白,由于環保因素,正逐漸由過氧化氫替代。
1、次氯酸鈉漂白性質及漂白原理。
。1)次氯酸鈉性質:分子式為NaCIO,無色或淡黃色帶刺激性氣味液體,俗稱漂白水,漂白過程簡稱氯漂。當次氯酸鈉溶液pH值大于9時,溶液中主要含NaCIO,此時溶液較穩定;當溶液9≥pH≥5時,溶液中HCIO(次氯酸)含量增加,穩定性下降;當pH<5,溶液中CI2含量增加,HCIO(次氯酸)含量不斷下降,溶液穩定性繼續下降。
多數重金屬及其化合物對次氯酸有催化作用,能加速次氯酸鈉分解,并使纖維造成嚴重損傷,以鐵鈷鎳的化合物最強烈。其次是銅,因此漂白設備不能用鐵制容器,漂液中不能含鐵質
。2)漂白原理:漂白成分主要是HCIO、CI2,在堿性范圍內主要是HCIO,
2、次氯酸漂白工藝條件
。1)溶液pH值:pH=7時,漂白速率較快,但纖維聚合度較低,纖維損傷嚴重;當pH=9-11之間時,棉纖維損傷較小,漂白速率較慢;當pH>11時,漂白速率慢,生產效率下降。
纖維素氧化潛在損傷測定:將漂后織物經1g/L燒堿溶液沸煮1h后,測其強力顯著下降,說明潛在損傷嚴重,不宜在中性溶液中漂白。
次氯酸鈉pH值在9-11時為宜,漂白過程中漂液pH會逐漸下降,因此,對連續軋漂來講,應通過不斷補充新鮮漂液穩定pH值。對淋漂和浸漂來講,應適當加入堿劑,如純堿、小蘇打、水玻璃等作為緩沖劑,防止漂液pH值下降,損傷纖維。
。2)漂液溫度:當溶液pH=11時,溫度每升高10℃,漂白速率增加2.3倍,纖維損傷速率提高2.7倍。一般選擇20-30℃;溫度超過35℃纖維損傷嚴重,夏季氣溫較高應適當減低漂液濃度,縮短漂白時間。
。3)漂液濃度:一般來說,軋漂可將有效氯濃度維持在1-3g/L,繩狀漂白為1-2g/L,平幅為1.5-3g/L;淋漂和浸漂為0.5-1.5g/L。濃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纖維損傷加劇。
本文源自http://www.crmglxt.com/news/13.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次氯酸鈉http://www.crmgl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