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次氯酸鈉溶液組成的資料,產生漂白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ClO-、HClO和Cl2,且溶液由堿性轉變為酸性時,依下列次序變化:次氯酸鈉→HClO→Cl2
根據實驗的結果,隨pH↓,漂白速率↑,當pH<4時,漂白速率↑↑。認為次氯酸鈉的漂白在不同條件下可能是不同成分在起作用;\統地說,漂白的主要成分是HClO和Cl2,堿性范圍是HClO為主,PH<4是Cl2
觀點一:漂白作用是依賴HClO分解產生的新生氧將發色基團破壞而消色,該反應在弱酸性條件下才迅速發生,纖維損傷亦很劇烈。
觀點二:漂白作用主要是由于HClO和Cl2的分解產物對色素雙鍵有加成作用。此外次氯酸鈉對其他雜質,也可發生氧化、氯化、加成等反應。次氯酸鈉對纖維素亦有氧化作用(非選擇性氧化),氧化作用復雜。
本文源自http://www.crmglxt.com/news/500.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次氯酸鈉http://www.crmgl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