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水庫暴發硅藻期間水庫原水、水廠原水以及沉后水中藻種類及其密度進行了分析鑒定,結果如表l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水庫原水中的優勢藻種為硅藻(47.8)、綠藻(35.7)和藍藻(15.7),其中綠藻呈現出明顯的種群多樣性,藍藻主要集中在三個種屬,而硅藻以針桿藻為絕對優勢種屬。原水經取水管道輸送到水廠后,由于在取水口投加了次氯酸鈉,藻類優勢度明顯集中,硅藻占72.3,綠藻占26.5,二者之和占98.8;經過水廠的混凝沉淀處理后,其他藻類基本被去除,只剩下硅藻占絕對優勢,為96.3,而硅藻中,針桿藻占98.1。上述結果說明,原水中的綠藻、藍藻等都比較容易被水廠凈水工藝滅活和去除。通過預氧化和混凝沉淀,藻細胞總去除率達到7O,但去除的藻細胞以藍藻、綠藻以及其他類型的藻細胞為主,其總去除率達到98.5,而硅藻的去除率只有58.1。說明由于硅藻外層有堅硬的外殼,難以被水處理藥劑滅活,即使被滅活了,其外殼也不容易破壞,因此在混凝沉淀過程中難以被去除。圖1為濾池表面白色片狀懸浮物的顯微結構圖片。可以看出,白色絮狀物為針桿藻的聚集體,用手觸摸,具有粘性,這些絮體沉積在濾池表層,形成厚厚的毯狀物質,是造成濾池堵塞的原因。經顯微紅外光譜分析和掃描電鏡(能譜)分析,絮體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硅酸鹽和磷酸鹽。


本文源自http://www.crmglxt.com/news/328.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次氯酸鈉http://www.crmgl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