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驗對比投加不同濃度的硫酸銅(0.5mg/I、1.0mg/L、1.5mg/L、3.0mg/L、5.0mg/L~、次氯酸鈉(1mg/L、2mg/L、3mg/L、4mg/I、5mg/I)、高錳酸鉀(0.4mg/L、0.6mg/I…08mg/I、1.0mg/L、1.2mg/L~,以及次氯酸鈉與高錳酸鉀聯用對針桿藻的滅活效果。反應4h后,用熒光顯微鏡檢測針桿藻的狀態,各組最高濃度結果見表2。可以看出,全死亡的百分率以高錳酸鉀和次氯酸鈉聯用最高,其次是硫酸銅,從活體情況看,以硫酸銅作用后的活體率最低,其余3種藥劑沒有顯著差異。同時發現,在高錳酸鉀以及高錳酸鉀與次氯酸鈉共同作用后的樣品中可見到針桿藻上有黑色顆粒附著,估計是反應產生的二氧化錳。試驗結果表明,3種藥劑對針桿藻都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但在飲用水處理所限制的低濃度條件下,都不能快速將細胞滅活或破壞,必須結合混凝沉淀過程進行進一步篩選。考慮到硫酸銅對飲用水水質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而二氧化錳與粘性硅藻的結合有利于其沉降,因此選擇高錳酸鉀和次氯酸鈉及其聯用作為滅活藥劑進行進一步試驗。
本文源自http://www.crmglxt.com/news/329.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次氯酸鈉http://www.crmglxt.com/)